防護服、N95口罩、防護面罩、手套、鞋套……4月5日上午9時,石獅市總醫院北側的污水處理站外,來了兩位全副武裝的“大白”。他們不是醫護人員,而是環保“大白”——石獅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。每周,環保“大白”都要到總醫院進行不少于一次的醫療廢水處理余氯監督性監測。
疫情期間的涉疫環境監測工作,關乎全市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本輪疫情發生以來,泉州市石獅生態環境局根據省、泉州市生態環境部門有關要求,迅速組織市環境監測隊伍開展疫情防控生態環境應急監測,嚴防次生環境污染,筑牢防控、治污“雙防線”。
“涉疫污水余氯監測,是當前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。”石獅市環境監測站負責人黃清涯介紹說,除了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加密監測外,我市對轄區內定點醫院、集中隔離觀察點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等重點單位加密開展涉疫污水余氯監督性監測,每周完成一次監測全覆蓋,及時調度、上報監測結果,督促有關單位落實消毒措施,確保污水達標排放。同時,根據上級要求,對本市部分封控區排污口實施余氯監測。
余氯含量,過低可能消毒不到位,過高則影響環境安全。在當日的監測過程中,兩位環保“大白”先后從污水處理站消毒池、排放口兩個部位取水,將余氯檢測試紙置入水中30秒,原先白色的試紙一端漸漸呈現出相應顏色,其中排放口水樣監測呈現出藍色。“與試紙盒上的監測標準相對照,監測值在20左右,符合接觸消毒池余氯要求。”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吳松濤介紹說,該污水處理站設有余氯在線監測設施,每日嚴格按照規定開展自行監測,環保部門開展監督性監測,以確保這些污水符合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標準。完成該監測作業后,兩位環保“大白”將脫下的防護服按照要求作為涉疫垃圾處置,繼續向錦尚健康家園集中醫學隔離點出發。
當好疫情防控環境保障的“耳目”和“哨兵”。本輪疫情發生以來,石獅環保鐵軍在積極參與駐村疫情防控、路口交通管控任務的同時,抗疫業務兩手抓,化身成為環保“大白”,用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著力量。3月14日以來,市環境監測站共出動128人次,監測64家次, 堅決守住涉疫污水安全處置底線,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。(記者 林恩炳)